漫步在2021/8/28 (Sat.) ☀️
石雲森林步道是桃園龜山區兔坑里的小步道,因為登山口有石雲禪寺,所以得名。從萬壽路轉入兔坑路,沿途是產業道路,車子不多,感受到假日安靜的氣氛。這條產業道路有工廠,也有養狗,可是這裡的狗似乎較愛和平寧靜,不會對外來遊客狂吠。上個月去新嶺山步道,在登山口附近被狗追,真是一場夢魘,這裡的毛小孩可能是受到禪寺的薰陶吧,🤣,慈悲了。
🔽通往石雲禪寺,道路不大,一部車通行的寬度。
🔽石雲寺山門頗氣派,須步行數十石階才能到達禪寺,廟方體恤行動不方便的信徒,在山門旁邊有電梯可以搭乘,門前廣場有十餘尊羅漢雕像。
🔽石雲禪寺後有山形屏風,前庭廣闊,展望極佳,有太師椅的風水格局,難怪成為百年古剎。根據文獻推算,石雲寺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早期山區交通不便,到1921年(民10年)才有首任住持釋雪凝法師主持寺務,建寺初期在山中尋獲一塊外觀似觀音佛祖的石頭,因而命名為「石雲寺」。有另一說法,因為鄰近有石灰坑,所以命名石雲寺。
🔽禪寺前廣場有兩塊碑-「山水有靈」及「紀念碑」,訪客必欣賞墨跡,拍照留念。雖然上面刻字昭和八年(1933年),但是印象中,日治時期的記念碑,多半是採用言字部首的「記」,可能鄭永南書法家從小修習漢學有關。石碑署名龜山 康新慶 立,桃園 鄭永南 書。查詢資料發現龜山康氏宗親會有關於康新慶的記載,康新慶於1920年擔任龜山庄長,與釋雪凝於1921年開始主持寺務,時間相符,石碑立於昭和八年(1933年),似乎時間晚了十二年,康氏生平略載如下:
康新慶1879年生,幼習漢學,擅長漢詩。參加桃園廳街庄事務講習,考試成績優秀,三次受表揚。1898年,十九歲擔任台北縣巡吏,隔年,任街庄長役場書記,桃園廳第三區書記桃園廳,第一區書記桃園廳第一區書記。
1909年分別擔任桃園廳桃園區街長事務管理,桃園廳土地整理委員長,桃園廳農會龜崙口支會長,桃園廳龜崙口區長,文昌公園及大嵙崁公園評議員等職。
1920年擔任龜山庄長、龜山信用組合長、龜山庄業佃會長、龜陵庄長、桃仔園辨務署書記、桃園龜崙口區庄長。同年授紳章。
🔽日治時期廟宇奉祀禮拜,被認為是迷信行為,除非日本人同意,否則寺廟不易生存,可能跟日治初期的西來庵事件有關。石雲寺草創初期,未獲官憲許可,進香者稀少。後經龜山仕紳康新慶、謝阿九、劉知高、黃樹金四人集資買下該地,然後與官廳交涉,才獲建寺奉祀許可。立碑者即是當年協助建寺的康新慶與劉知高,沒想到簡單的碑文保留下當年建寺的辛苦。至於山水有靈紀念碑是由當時的桃園街協議會員鄭永南書寫,鄭永南生於1878年
,排行長男,自幼隨鄭裕生習四書五經,1895年從事保良局事務,1897年從事開墾業務,1914年台灣同化會評議員,1919年帝國在鄉軍人特別會員,1920年桃園街協議會員、桃園衛生委員長、漢學教師、煙膏指定代理商、經營綢緞生意、書法家。特殊事蹟:1910年台灣總督府授紳章。資料出處:
1.林進發:臺灣人物評(日文)第130頁,1929/09/15。
2.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日文),第361頁,1922/04。
3.連雅堂序:人文薈萃(中文),第147頁,1921/07/20。
🔽廟前展望極佳。
🔽出石雲禪寺往下方走,數十公尺即到達石雲步道登山口。
🔽登山口有一涼亭。
🔽石雲步道行走於山谷間,濕氣重,欄杆步道長滿青苔。
🔽這段步道有點像內湖區的白鷺鷥山的一小段。
🔽八月初秋,地上竟然還有1,2朵桐花,每年五月份桐花季,這步道應該佈滿桐花。
🔽這條路通往石雲禪寺後山。
🔽樹根佈滿步道,呈現規律線條的美感。
🔽小徑悠靜,走來輕鬆自在,可惜蚊子多了點。
🔽紅色牆面的土地公廟,也有多年歷史。
🔽這個夏季的蟬蛻,脫殼而出的蟬已經在引吭高歌。
🔽山裡面的山溝,下雨時匯聚成一條小溪流。
🔽走過山溝,續往稜線挺進,看到竹子,就知道稜線不遠。
🔽上面就是福源山步道,因為山勢較陡峭,所以須拉繩攀登。
🔽銜接福源山步道(點擊連結),往上續走,就可以看到百年大榕樹、望湖山及石灰坑山。往下方走,就到福源山步道登山口。往前走就可以到達鶯歌區的妙音寺。
🔽原路走回石雲步道登山口。
🔽電線桿上看見鍬形蟲。
漫步同行者:Jenny
漫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