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16/07/03 (日) ☀️ 35°C,'18/10/26 (五) ☀️ 30°C
忠義站位於北投與關渡之間,這地方舊名嘎嘮別,位於嘎嘮別山的山腳下 (又名小八里坌山),嘎嘮別源自於平埔族語,但是不知道其含義。當時捷運設站時有人提議使用舊名,如同唭哩岸站延續其舊地名唭哩岸(唭哩岸是平埔族語海灣的意思,可見在數百年前,海水深入至現在的唭哩岸一帶。陽明大學在興建圖資大樓時,曾挖出唭哩岸石,石中有海中貝殼,是唭哩岸曾是海灣的證據)。但是嘎嘮別拗口不好唸,正好關渡行天宮位於嘎嘮別,供奉玉皇大帝與關公,關公是忠孝節義的典範人物,所以行天宮又稱忠義廟,因此就定名為忠義站。連嘎嘮別山也稱為忠義山,海拔233公尺。這個區域又稱小八里坌,其原因是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很多是來自於淡水河對岸的八里地區,所以這地方又稱為小八里坌。忠義山頂屬於大屯山的延伸山脈,有兩座小山,現在山界大多統稱為忠義山。
臺北市府都市計劃提到北投稻香里一帶位於關渡平原中心,昔名嘎嘮別,早期只有少數原住民居住,遍地荒蕪,清朝年間,漢人部分北移,自淡水進入,因受原住民之設限而止於關渡(甘答),不久,發生漢番之爭,經當局處理後,漢人可進入關渡平原居住,稻作乃由此發展,昔日荒蕪之地悉變良田,初期大多栽種蓬萊米,漢人文化於此開始扎根。光復後,原跑馬場改建政治作戰學校,文化氣息益盛,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大量增加,此地良田大多變成住宅,只剩一小部份,不過仍維持稻作風貌。走忠義山環形路線有兩種方式,(一)搭車到忠義站,出站右轉走到關渡行天宮,上忠義山,然後從另一側下山,走樹根泥土步道,到楓丹白露步道,再走學園路,經城市科大及北藝大,到關渡站。(二)在關渡站下車,走學園路,到忠義山,再走行天宮旁步道下山,走到忠義站。
🔽捷運關渡站出發~
🔽學園公園 (學園路)
🔽路燈充滿藝術氣息。
🔽把關渡在地的彈塗魚、白鷺鷥、灰鷺融入擋土牆的馬賽克作品裡。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正門口。
🔽關渡藝術節即將展開。
🔽人行道座椅(一)
🔽人行道座椅(二)
🔽人行道座椅(三)
🔽北藝大藝文生態館外牆。
🔽北藝大藝文生態館。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舊名 : 光武工專)着重專業證照。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側門。
🔽學園路
🔽北藝大雕塑公園-達摩。
🔽手部雕塑。
🔽關渡打印臺。
🔽北區稜線大縱走路線圖。
🔽忠義山-楓丹白露社區登山口。
🔽臺北的步道大多鋪設花崗石板,從楓丹白露社區到忠義山的步道,是日漸稀少的樹根泥土步道。
🔽拉繩上山,山勢不陡。
🔽約十分鐘即可到達忠義山,山頂平臺有兩座大型墳墓。
🔽繞過墳墓往小坪頂方向走,山岳協會藍天隊製作QR code介紹北區大縱走的網頁與路徑圖。
🔽臺北天際線 Taipei Skyline Trail
🔽秋高氣爽,走在平坦的山稜線,很舒服。
🔽嘎嘮別山 (忠義山) 三等三角點。
🔽三等三角點
🔽1102號
🔽忠義山打印臺。
🔽行天宮到山頂約1500餘公尺。
🔽祭祀公業基點。
🔽臺北市三角點212號。
🔽忠義山頂到行天宮完全水泥人工步道。
🔽忠義山山勢平緩,屬於老少咸宜的登山路線。
🔽步道是由光武工專工程隊鋪設,光武工專現在已經更名為臺北城市科技大學。
🔽步道由光武工專工程隊舖設,1977年6月
🔽忠義山行天宮後方登山口。
🔽關渡行天宮
🔽忠義站附近不知名小店的豆瓣鯉魚,軟嫰的魚肉、魚卵,入味的豆腐。連魚鱗被炸得酥軟,可以食用,豆瓣辣味令人驚艷。
漫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