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2021/12/20(一)
拱北殿位於汐止區烘內里汐萬路三段,建於日治時期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位於三秀山上,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寺廟,與木柵指南宮齊名,一南一北同屬台北著名的道教廟宇,供奉呂仙祖。廟前有廣大的停車場。廟外空地種植許多楓樹,每年十一~十二月楓紅季節,吸引許多遊客來拍照及健行。
🔽前往【彼岸橋】,因為拱北殿建於日治時期,所以有幾個日式石燈籠,頗有異國風味。
🔽很威嚴的石獅子。
🔽拱北殿位於三秀山上,環伺內湖、汐止、基隆地區群山,展望極佳,日治明治三十四(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神明降旨要在此安坐,想必是風水極佳。呦!不小心拍到亂入的遊客了。
【彼岸橋】
🔽資深美少女竟然拄著拐杖,靠著欄杆,兀自在這休息,害其他等待取景的網美們不知所措。
🔽放棄取景彼岸橋,繼續前進。
🔽準備進入廟埕。
【拱北殿正殿】
🔽正門通常是關閉的,有重要節日才會打開。「拱辰佛日並高懸光昭大地・北斗法輪同大轉利普民生」。這對聯說明道教及佛教共同濟世,且有道教略早於佛教進入拱北殿的含義,因為拱北殿主神是孚佑帝君呂仙祖(呂洞賓),最初是當地居民從木柵請來汐止,並設立「北港鸞堂」。後來乩身起駕時擊破神桌,要建廟奉祀,因為要與木柵指南宮,因此取名拱北殿。光緒27年時,當地士紳捐地開始建廟。日治時期因為西來庵事件,日人不喜歡道教廟宇聚眾滋事,於是限制廟宇活動,甚至強制關閉,於是道教廟宇開始供奉佛祖,因為日本人也有信奉佛教,這樣可以減少日本人的干涉,也形成臺灣廟宇供奉佛道神明的現象。
🔽進入寺廟應從左邊(青龍邊)進入,從右邊(白虎邊)離開,正所謂入龍喉,出虎口。所以實聯制QR code放在龍邊入口。
🔽廟內指標清楚,香客或遊客比較不會走錯地方,也可能廟祝被問煩了。
🔽寺門五點關閉,請把握時間。
🔽廟方製作仙公祖平安水拱遊客飲用。
拱北殿的由來。
🔽這趟漫步的主角-楓葉。
🔽後山步道觀景路線圖,按照箭頭方向行走,比較不會遺漏美景。
【雙拱橋】
🔽要拍完整雙拱橋,先走到雙拱橋上方的步道,可以看到一條單人步道,石板因為許多人走過,變得很光滑,加上長了些青苔,要小心行走,避免滑倒。
🔽從這角度拍攝雙拱橋,好看。
🔽拉近拍照。
🔽拍到雙拱橋,準備往川流亭移動,要小心行走。
🔽到達拱北殿最高的涼亭-川流亭。
🔽三秀山海拔139公尺,有個三角點就在川流亭對面的石頭堆上面。樹上有寫著三角點的編號F118,省府地政處測量局三等控制點。
🔽通往三角點的石頭,已經被山友鑿出階梯,石頭上長出一棵小樹,要走小樹旁邊的石階。因為今天穿涼鞋,加上近日下雨,怕石頭濕滑,所以就不去拍三角點了。
🔽休息區也裝飾著許多楓葉圖案,坐在這裡欣賞風景超愜意。
🔽遠眺美麗的風景。
🔽用長鏡頭拍層層疊疊的遠山。
🔽 從川流亭下行。
【望月亭】
🔽古色古香的廟宇建築。
🔽柱子上刻著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 八仙洞出口,八仙洞是一個水泥洞,從左殿進入,從右殿出來,拱北殿最高處中央供奉八仙神像。
【遊拱北殿山景詩】
健身運動為安康,曲徑登觀三秀山。 幸得清煩遊聖地, 涼亭仙景耀人間。
🔽拱北殿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間捐款建廟石碑,這塊石碑應該是臺灣光復後雕刻的,因為1907年正好是日本明治四十年,豈能刻上光緒年間?
漫步同行者: 三多 許惠娟老師
漫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