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21/02/14(日) 天氣晴, 免門票景點
高屏溪舊稱下淡水溪,連接屏東與高雄,當年河面寬廣,人員來往需靠竹筏運輸,交通不便。日治時期,在下淡水溪沿岸種植甘蔗供製糖株式會社煉糖,在屏東六塊厝目前仍有廣大的甘蔗田,在高雄大樹這邊則以磚瓦窯業為主,全盛時期有百家磚子磘。百年前,為運送貨物,先搭建小火車鐵軌,以運送貨物。後來交通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擴建為下淡水溪鐵橋供火車行走,鐵橋採用與大甲溪橋(花樑鋼橋)相同的花樑結構。當年由鐵道部技師飯田豐二督工建造,於1914年2月通車,惜飯田技師因積勞成疾於40歲病逝。
【見證瓦窯業興衰史】
百年前,平民漸漸開始將泥土築牆、茅草蓋頂的房子改建為堅固的磗瓦房子,所以磚瓦建材需求很大。下淡水溪河岸至少有百座磗仔窯,連地名都命名為磗子磘,可見當年瓦窯業盛況。但是時代變遷,因為水泥、鋼材、石材的使用,使磗瓦需求減少,導致磗瓦窯快速沒落。目前大樹區只剩舊鐵橋邊的三和瓦窯一家,從第一代李禮先生於1918年買下順安號瓦窯廠創辦三和瓦廠,歷經百餘年,傳到第四代李俊宏先生。目前生產少量磗瓦,主要的工作是用磗瓦素材進行文創,並且保留瓦窯,以便見證臺灣百年磗瓦窯的興衰史。湊巧三和瓦窯的現任負責人李俊宏是我的小學同學。十年前,我和家人到舊鐵橋濕地公園旅遊,有到三和瓦窯看看,當時窯廠破舊,廠內都是灰塵,有擺幾張桌椅做遊客DIY課程。十年後,這裡簡直脫胎換骨,有供遊客休息用餐的區域,還有販賣磚瓦文創商品的販賣部,後方的磚子磘也仍然運作中,可見得我的同學經營有道,漸入佳境,在此祝福他的磗子磘越來越好。
🔽春節假期濕地公園種植大面積波斯菊,讓遊客欣賞花海景色。
🔽波斯菊花海
🔽舊鐵橋濕地園區環境圖。
🔽濕地園區常見的動物有:黃頭鷺、紅尾伯勞、紅冠水雞。植物則有:荷花、蓮花、蘆葦。
🔽高屏溪砂石淤積,只剩中間有溪水通過,靠近高雄大樹及屏東六塊厝端,早已成為旱地,僅留下一些池塘。
🔽犇向幸福,新春愉快--大樹區公所的祝賀看板。
🔽下淡水溪鐵橋採用與大甲溪橋相同的花樑結構,已經有百年歷史。
🔽遊客中心,過年期間有攤販進駐。
🔽景觀位置圖
🔽高屏溪戰略位置重要,多年前有陸軍設置崗哨,崗哨旁邊有止衝擋。
🔽止衝擋是1987年才安裝,防止工作台車或車廂溜逸,造成危害,可是目前軌道上沒有車廂或台車。
【天空步道入口】設置統計遊客人數閘門,鐵道上遊客,大方入鏡。
🔽當地居民稱舊鐵橋為“離四縫”,我猜測可能是根據鐵橋鋼鐵架構,結構呈現每四個三角形鋼骨就出現空隙。跟臺中后豐鐵馬道的花樑鋼橋架構很像(點擊連結)。高中時期搭高屏區間車,喜歡坐在兩端車廂,看著火車車廂在鐵橋內快速奔跑,發出很大的聲響。
🔽新鐵橋與舊鐵橋平行,新鐵橋完全沒有鐵架圍欄。
🔽舊鐵橋已經被列為國家古蹟,每一條枕木都有編號,定期保養維修。
🔽下淡水溪鐵橋於1914年2月通車。
🔽當年負責督工建造這條下淡水溪鐵橋橋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技師飯田豐二雖然達成任務,但因積勞成疾,於40歲病逝。為紀念飯田工程師的貢獻,在大樹區有豎立飯田豐二紀念碑。
🔽遊客喜歡從舊鐵橋拍攝新鐵橋上火車快飛的畫面。哇塞,拍到色彩繽紛的觀光列車!
🔽沒多久又來一班電聯車。
🔽使用窯燒瓦片介紹景觀位置,很少見。
🔽三和瓦廠是舊鐵橋濕地公園的另一個必看景點。
🔽濕地公園的排水溝。
🔽三和瓦窯的短牆彩繪早期瓦窯工人辛苦作業情況。
【三和瓦窯】
三和瓦窯是目前大樹地區碩果僅存的磚瓦廠,從1918年第一代李禮先生買下順安號瓦窯廠開始,歷經103年,傳到第三代已經是夕陽產業,第四代傳人李俊宏先生接手經營時,經常在思考如何轉型,將祖先留下來的產業發揚光大。現在除了持續生產供應國內的傳統建築的磚瓦需求,還進行文創改造,燒製更精緻的紅瓦、花窗,提供室內裝潢或庭園造景之用。三和瓦窯目前採用觀光工廠模式經營,瓦窯後方搭建挑高鋼骨建築,廠房內販賣冰品餐飲及磗瓦文創商品,遊客除了參與磚瓦DIY活動、休息吃飯之外,還可以購買精美紀念品。
🔽瓦廠工藝爐火純青,能夠製作出可愛的三隻小豬模型。
🔽方方正正的磗頭,也可以拼堆出猴子!
🔽舊鐵橋地區也因為磚瓦廠林立,地名因此稱作磗子磘。
🔽觀光工廠內展示漂亮的花窗。
🔽一整片紅瓦屋頂。
🔽廠內有介紹臺灣早期的住家牆壁工法。
【白灰牆結構】
🔽一堵牆有很多層砌成,有土角、竹釘、麻網、黃土混稻殼、麻絨白砂灰。
🔽更早期的牆採用竹編工法,還分為中式和日式竹編法,中式竹編的竹片大部份採用平行排列,日竹編則是交叉網狀。竹編外面塗抹一層黃土混稻殼,最外層抹上一層較細緻的麻絨白灰壁。回想小時候跟阿嬤回義竹老家,老家牆壁年久失修,露出裡面的竹編,就是採用中式編法。
🔽用瓦片也可以堆出聖誕樹造型。
🔽燒瓦功力不錯,還可做出獅子放入牆面。
🔽以前農村常見的牆壁與窗戶。
🔽囍字鏤空價格較高,可能製作時比較費工。
漫步同行者: Joanna, Debbie, Andy, Jenny
漫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