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 '20/10/25 (日)
百餘年前臺北居民以務農為生,當時士林區頂山及坪頂居民開拓山地,山區水源不足,如果只靠儲存雨水是不足的,所以農民陸續接力開鑿水圳。清道光15年 (1835年) 坪頂古 (舊) 圳開鑿成功,引內雙溪水進入水圳供農業灌溉,也成為居民飲用水來源。經過14年,山區農地越來越多,舊圳供應水源不足。清道光29年(1849年)在舊圳下方開鑿新圳,兩條水圳供應民眾需求。60年後,在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年),再於新圳下方開鑿登峰圳。這三條水圳平行分佈在平等里山區海拔300~500公尺的山上,是偉大的水利工程,充分展現百餘年前先民的智慧。參觀坪頂水圳以夏天最好,因為山泉清涼加上清風吹拂,讓人暑氣全消。美中不足之處,山區蚊子稍多,要注意防蚊。下大雨時,也盡量避免前往水圳區,2018年曾發生陽明山暴雨,山洪沖走登山客的慘劇。
🔽從劍潭捷運站搭乘小18公車出發,劍潭站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已經接近完工。
🔽小18公車行駛到至善路三段終點站坪頂古圳站,旁邊有聖人瀑布。
🔽進入至善路370巷
🔽走大約700公尺柏油路面,河堤外就是內雙溪。
🔽登山口在至善路三段370巷29號旁。
🔽就按照步道導覽圖的O形路線走,單純走環狀步道大約需要1小時10分鐘,如果每一條水圳都要實地參觀,三條水圳十幾公里,至少需要2小時。
木賊
🔽轉個彎就到田尾仔橋,田尾仔橋跨越內雙溪。
🔽連下一個星期雨,內雙溪上游水流豐沛,水聲潺潺。
🔽登山器材公司捐贈的救生圈。
🔽過了田尾仔橋,步道向上,週邊都有竹林,地主怕竹筍被偷走,有些竹林被鐵絲網圍起來。
🔽竹子處處可見。
🔽步道變平坦了。
🔽到達叉路口,左下往平等里,原來平等里是坪頂的意思。右邊上坡走一小段步道到達頂山,可以看到登峰圳。登峰圳是三條古圳當中,最長的一條水圳,位於最低處。
🔽來到【登峰圳】,往前續走,可到達頂山,向當地居民問路,她說這裡是頂山,不是坪頂。常有遊客走到這裡,可能是市政府標錯路線,她要去向市府抗議 !! (有點認真了)
🔽坪頂新圳開通後60年,漸漸感到水源不足,在明治42年 (1909年) 吳超鄉先生捐款開拓登峰圳,引內雙溪及香對礦坑內水,水圳全長7公里,截至2020年,也有111年歷史。
🔽這段登峰圳內側是用石頭堆砌,外側是砌水泥,水泥部分應該是近年來修補的。
🔽山裡面的水圳有寧靜之美。
🔽忍不住要停下來拍照,三條水圳橫跨坪頂(平等里)和頂山,皆有數公里長。
🔽水圳的地勢北高南低,水往南方流動,地勢差異小的地方,水流速慢,如果差異大流速會變快。
🔽引水口用一塊木板阻擋,超過木板高度,山泉就會溢流出來。以前水圳下方的田地如果需要灌溉,只要降低木板高度,或是拿掉木板,就有泉水注入田地。
🔽登峰圳沿途見到幾道山洪形成的小瀑布,注入圳溝。
🔽這段是登峰圳最美的地方,右方是山谷,最近下了一禮拜的雨,圳溝溢流,形成人工瀑布。
【桃仔腳橋】
【陶然亭】
🔽離開登峰圳往上走一小段路就到達【坪頂新圳】
古圳完成之後,吸引更多先民來山區開發,共有70餘位業主,於是經過14年再度開鑿新圳,新圳全長4公里,鑿山洞長為300公尺,於清治時期道光29年 (1849年) 完工。
🔽三條水圳排列呈“王字形”,古圳步道串聯三條水圳。
🔽再走一小段步道就到達【坪頂古圳】,三條水圳裡,古圳所在位置海拔最高。古圳興建的原因,是因為從乾隆六年(1741年)開始,先民何士蘭、陳促、林臣度等人先後抵達平等里山區開墾。人口逐漸增加,先民陸續開鑿部分水圳。多年之後,清治時期道光15年 (1835年) 由林錦仲、林玄文及劉聯輝等人集資將整條水圳完工,全長3公里,挖山洞60公尺,引內雙溪水源來灌溉及飲用,在185年前是艱困的工程。
🔽坪頂古圳的水道較寬。
🔽坪頂古(舊)圳里程點。
🔽坪頂古圳步道平坦好走,與對面大崙頭山系高度略低,但視野遼闊,風景優美。
🔽古圳末端銜接大崎頂的地方,有個人工開鑿的山洞,長度60公尺。為免閒雜人等進入污染水源,因此裝上鐵門上鎖。新圳也有一個隧道。
【清風亭】位於高處,清風吹拂,難怪叫清風亭。從這裡可通往狗殷勤古道,最遠還可到達擎天崗。
🔽山菊是臺灣特有種,葉子有八角形特徵,花期1~2月。
🔽坪頂對面大崙頭山系。
🔽輕鬆漫步大崎頭。
🔽社會型態改變,現在務農人口減少,走了一大圈,才看到這幾塊梯田。好美的梯田,真的像是鑲在山谷裡的鏡子,映照著天空。
🔽農戶的石頭屋。
🔽走回到大崎頭登山口,剛好是一趟O形路線。
🔽來到小18公車終點站至善路369號溪和宮,準備搭車回到劍潭站。
漫步同行者:Jenny
漫步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