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19/03/11 (一) 🌦
基隆二沙灣砲台由清朝臺灣兵備道官員姚瑩建造,歷經多次修築,到1884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再次修築,規模較大,一直保留到現代。因為城門有鐫刻海門天險四個字,從此成為二沙灣砲台的別名。
🔽搭乘臺鐵區間車到基隆站。
🔽基隆車站裡設置漂書站,鼓勵市民讀書。
🔽基隆車站北站。
🔽郵輪停泊基隆港。
🔽黑鳶經常在基隆港盤旋,是攝影師拍攝飛鳶的好地點。
🔽虎仔山KEELUNG 地標。
🔽基隆北站的透明天井,裝飾華麗。
🔽基隆北站出口。
🔽搭基隆客運到二沙灣砲臺站下車,砲臺附近有日治時期的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目前正在整修,計畫重新開放供民眾參觀。
🔽封閉整修中的基隆要塞司令官邸。
🔽法國公墓——中法戰爭時陣亡法軍官兵埋葬於此。
🔽二沙灣砲台有海門天險題字。
🔽一開始是平緩的石階步道。
🔽坡度開始上升。
🔽二沙灣砲台長年潮濕,所以容易長青苔,許多登山隊都提醒要注意地面濕滑,預防跌倒。
🔽二沙灣砲台主城牆。
🔽左右兩側有彈藥庫及軍舍營房,但是年代久遠建築毀損,只剩短牆。
🔽二沙灣砲台軍舍只剩下一段短牆。
🔽砲臺觀測所視野良好,可監控整個基隆港,前方是一個貨櫃裝卸碼頭。
🔽地面濕滑,現任基隆市長林右昌積極想要改善濕滑的問題。
🔽二沙灣砲台北砲台。
🔽砲座
🔽砲台水井,內徑1.2公尺,外徑1.8公尺,是砲台主要水源。
🔽砲台扼守基隆港,地上白色線條可供砲口定位。
🔽砲身-奉憲鑄造協二營
大砲重貳仟?
🔽清治末期二沙灣砲台、頂石閣砲台及仙洞砲台共同防衛基隆港。
🔽這裡適合作為砲台觀測所。
🔽仿造的巨大阿姆斯特朗ARMSTRONG砲,砲口下垂,需要維修。
🔽砲台操場面積廣大
🔽青苔被清除得很乾淨,階梯下方是基隆港。
🔽基隆市長林右昌重視二沙灣砲台地面濕滑問題,因此用強力水柱沖掉青苔,部分路段鋪設防滑地磚。
🍮🥛🍛🍪🍍🥘🥞🥗🍲🍗🍑🍍🍒🍓🍅
🔽二沙灣砲台臨近正濱漁港,在彩色屋前方有家河豚很多餐廳,這家餐廳在網路上評價蠻高。尤其餐廳是將岩壁防空洞加以改裝而成,餐廳牆壁就是岩石構成,可以看見牆壁滲出地下水。
🔽麵包+果醬
🔽南瓜濃湯
🔽蔬菜凱撒沙拉
🔽鮮蝦燉飯
🔽飯後再來一杯拿鐵就滿點了。
🔽因為餐廳前身是防空洞,所以牆壁就是天然的岩壁。
🔽牆壁滲出地下水,也發現樹根匍匐在岩壁上。
🔽用扇貝裝飾牆壁。
人文:中法戰爭•二沙灣砲臺•海門天險
漫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