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18/08/16 (四) ☀️
蘭陽博物館位於宜蘭頭城,籌備八年,於2010年成立,由姚仁喜建築師設計,博物館主體採用東北角海岸常見的半面山造型,創造斜屋頂的主體風格,讓建築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外牆靈感來自偉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用不同石材的材質與大小尺寸,交織出音樂與節拍的變化。展覽內容包含宜蘭地區的生態環境特色、產業、風俗民情及人物歷史。鉅細靡遺呈現宜蘭的內涵,值得來走一走。
🔽種植樹木的花壇也採用半面山造型。
🔽進入博物館大廳,可以免費參觀。
🔽整棟建築傾斜,讓人有空間錯亂的感覺。
🔽這兩句俗語說明了宜蘭多雨。全文 : 名字阿藝這個女生真是漂亮,葛瑪蘭的雨水很多。
🕋 全館共分四個展覽區: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及時光廊。
🕋 博物館最上層為【山之層】,介紹山區動植物、岩層特性及林場等。
🔽宜蘭地層岩石介紹
🔽從博物館正面氣密窗眺望龜山島。
🔽休息區的椅子很有特色。
🔽宜蘭山區常見的山羌。
🔽植物標本,例如 : 山胡椒。
🔽林業曾是宜蘭重要產業,展示各類型鋸子。
🔽太平山林場模型。
第二區——【平原層】介紹宜蘭住民的風土民情。
🔽早期交通不便,許多居民擔任挑夫。
🔽農曆七月建醮祈福。
🔽紅頭師公(法師)。
🔽技勇石--武舉考試項目,舉技勇石,看看應試人的膂力如何。
🔽為了防禦海盜,牆壁出現槍枝射口。
🔽窗戶也有防護裝置。
🔽偶爾會產生靜電的空橋。
🔽原住民的日常。
🔽挑擔賣雜貨的男人。
🔽賣小吃的人。
🔽農民的肩上背著龜甲笠,又稱為背蓬、龜笠、龜罩及龜披。因為農民戴著斗笠及龜甲笠,跪著除草時,就能夠遮日避雨,也不會影響耕作。
🔽腳踩式脫穀機,農夫用腳踏方式作為動力,轉動有鐵鉤的滾輪,把稻穗甩打在滾輪上,藉以脫除穀粒。將脫落的穀粒裝入麻布袋,運回三合院曬穀場曝曬或是到碾米廠用烘乾機乾燥稻穀。再進行脫殼及精製的過程,產出白米。
🔽宜蘭名產——鴨賞。
🕋 第三區——【海之層】介紹宜蘭的海洋風貌
🔽以鋼絲吊掛小船,模擬漂浮水上的小船。
🔽漁業是蘭陽平原重要產業,把整艘漁船搬進展區,還有漁民蠟像。
🔽多種海魚模型。
🔽漁船引擎
🔽虛擬漁船駕駛艙。
🔽海邊濕地與鷺鷥。
🔽鯨魚骨骼標本。
🔽鯷鯨說明牌。
🕋 第四區【時光廊】整層簡單介紹宜蘭發展歷史。
🔽小時候的TAXI——三輪車。
🔽現任立委是否生於1962年的颱風期間,並且以颱風命名。
🔽蘭博於2010年正式開館。
🔽從淡水到宜蘭的交通是依賴沿海興建的北宜公路和鐵路,因為地形崎嶇,素有九彎十八拐之稱。
🔽外牆靈感來自偉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用不同石材的材質與大小尺寸,交織出音樂與節拍的變化。用心來感受一下…………?
🔽看完時光廊,展區出口。
人文:蘭陽開發歷史
漫步同行者:Joanna, Debbie, Jenny
漫步待續~